印度把G20變成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外交奇觀。
全年在印度60個城市舉行了200場會議后,在本周末領導人峰會前夕,旨在將印度擔任 G20主席國并取得全球勝利的運動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德里裝飾著巨大的廣告牌和海報——展示了總理納倫德拉·莫迪的形象以及歡迎代表的信息——這表明印度已準備好擁抱世界。

所有這些努力最終將取決于領導人峰會以及他們發表聯合聲明的能力,該聲明標志著就全球關注的問題達成更廣泛的共識。
印度一直在努力推動一項宣言——如果這次峰會沒有達成宣言,這將是第一次。但對于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的二十國集團來說,這并不容易,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烏克蘭戰爭。
這場戰爭在去年的印度尼西亞 G20峰會上也顯得尤為突出,但該組織匆忙發表了一份聲明,指出了 G20內部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分歧。
但自那以后立場變得強硬——俄羅斯和中國可能不會同意做出這樣的讓步,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也不會接受任何不明確譴責戰爭的事情。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這可能會讓決策變得更加困難。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和中國總理李強將代表各自國家,但他們可能沒有政治影響力在不咨詢各自領導人的情況下做出最后一刻的讓步。
今年早些時候,二十國集團外長和財長會議也以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的方式結束。
但印度仍然希望烏克蘭問題不會影響其想要討論的全球南方發展中國家的關切。
G20國家經濟總量占世界85%,貿易量占世界75%。它們擁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印度多次表示,該組織對未參加 G20的國家負有責任,并以此確立了自己作為全球南方國家代言人的地位。
非洲聯盟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進一步鞏固了印度在滿足發展中國家需求方面的立場。
“戰爭和新冠疫情加劇了債務、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等問題。印度和二十國集團中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希望工業化經濟體提供資金來解決這些問題,”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坦維·馬丹(Tanvi Madan)表示。布魯金斯學會。
但就這些問題達成一致也不確定。以債務再融資為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直主張富裕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應該向那些一直難以償還貸款的國家提供救助。
但如果不討論中國,就不可能就此進行任何談判。直到最近才擔任世界銀行行長的大衛·馬爾帕斯去年12月表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每年欠債權人62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三分之二是欠中國的。
這使許多國家面臨違約風險,加劇貧困以及糧食和能源價格飆升。
中國的貸款行為經常被西方官員描述為掠奪性的——北京方面否認了這一指控。
馬丹女士補充說,發展中國家“需要債權人幫助他們調整時間表”,并在某些情況下“幫助他們提供更多融資”。
“我們還不知道這次會議會產生什么結果,但我們的想法是達成某種妥協,”她補充道。
G20國家就2020年窮國債務重組共同框架(CF)達成一致,但進展緩慢。西方指責中國行動遲緩,但西方對此予以否認。
但與中國邊境關系持續緊張的印度希望得到富裕國家的更多承諾——它主張將CF擴大到更多的全球南方國家(包括中等收入國家),歐盟過去也支持這一舉措。
但如果西方堅持將債務危機歸咎于中國,這可能會成為一個障礙。
印度還希望對加密貨幣進行全球監管,并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進行徹底改革——這些問題可能不會那么棘手。
氣候變化是德里反復提出的另一個問題,稱一些最貧窮的國家最容易受到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莫迪周四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氣候行動的雄心必須與氣候融資和技術轉讓的行動相匹配”。
他的言論反映了該集團內部在氣候變化融資問題上的分歧。發展中國家不想簽署雄心勃勃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擔心這會阻礙它們的增長。相反,他們將這場危機歸咎于工業化國家,并要求它們承擔更大份額的負擔,并投入資金、技術和基礎設施來幫助它們減少排放。
德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大學外交政策教授哈皮蒙·雅各布表示,他預計氣候變化問題不會取得決定性突破。
“但很明顯,這將成為二十國集團的主要議程項目之一,德里將推動富裕國家為這一事業投入更多資源,”他補充道。
糧食和能源安全也有待討論,預計可能會就此達成一些共識——盡管這將取決于莫斯科是否同意重啟與基輔的一項協議,該協議允許烏克蘭糧食進入國際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項協議在 G20框架內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極小。
關于農業、大流行病防范、醫療保健和全球供應鏈的協議可能會達成,但尚不清楚它們是否會成為聯合聲明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一個不太可能出現的話題是印度在莫迪政府領導下不斷惡化的人權記錄,批評者和反對派領導人經常對此提出質疑。
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受到活動人士和人權組織的壓力,西方領導人可能不會在印度會談中提出這個問題——印度被視為遏制中國崛起不可或缺的盟友。
威爾遜中心智囊團的邁克爾·庫格曼等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沒有發表聲明對印度、莫迪以及二十國集團來說都是一次挫折。
但他補充說,印度有著與互不和睦的國家合作的記錄,并指出印度如何“成功地處理與俄羅斯和美國的關系”。
“因此,德里可能是一個能夠解決分歧的國家。它希望利用其平衡者的聲譽,但這將非常困難?!?br />
馬丹女士表示,缺乏聯合聲明并不一定是失敗,因為德里將能夠發布主席摘要(東道國可以這樣做),該摘要可以就90% 的問題達成共識。
但脾氣暴躁的 G20也會讓許多人質疑該論壇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的相關性。
中國一直在推動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和上海合作組織(SCO)等其他平臺。金磚國家最近將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納入該集團,這些國家都與中國關系良好。
印度是金磚四國和上海合作組織以及四國、七國集團(作為受邀成員)和二十國集團等西方主導論壇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在這種背景下,德里必須舉辦一次成功的峰會,取得切實可行的成果,這將鞏固其作為全球重要大國的地位以及莫迪作為重要世界領導人的形象。
它將顯示德里不僅有能力理解而且有能力平衡不同多邊論壇的相互競爭的需求。這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印度總理在國內的形象,明年印度將舉行大選。
隨著莫迪通過 G20活動將外交政策引入印度小城鎮,他在國內和全球政治秩序中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